雞松阪:揭開神秘魅力、購買經驗與三種私房料理食譜
講到雞肉,大家腦子裡跑出來的,大概就是雞胸、雞腿、雞翅這些熟面孔。但我跟你說,有一塊肉,它低調地藏在雞頸根部連線雞胸的兩小塊三角地帶,懂吃的老饕都為它瘋狂,那就是「雞松阪」!第一次聽到這名字,是不是覺得很日本?沒錯,它其實源自日文「笹身」(ささみ)的稱呼方式,但在臺灣,我們更常稱它為「雞頸肉」或「雞上肩肉」,不過雞松阪這名字,聽起來就是特別高階、特別誘人,對吧?我自己是習慣叫它雞松阪,感覺一叫出口,檔次就上來了!
目錄
探索食材:揭開雞松阪的神秘面紗

老實說,以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這東西存在!直到有一次,在熟識的傳統市場雞肉攤角落,看到老闆娘神神秘秘地留了幾塊小小的、形狀很特別的肉,油花分佈細緻得不像雞肉。好奇心驅使下問了,她才笑著說:「內行人才懂的啦,這是雞松阪,一隻雞只有兩小塊,數量很少,要搶要快!」從那次起,我就被這「限量版」的美味給俘虜了。
雞松阪的魅力何在?
為啥雞松阪這麼讓人著迷?讓我用一張表,把它跟我們常吃的雞胸、雞腿比一比,優缺點一目瞭然:| 部位 | 特色 | 口感 | 油脂 | 料理難易度 | 個人評價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雞松阪 | 量少珍稀,紋理細緻 | 脆彈中帶嫩,有嚼勁又不柴 | 適中均勻的雪花紋 | ★★★☆☆ (需掌握火候) | ❤️❤️❤️❤️❤️ (頂級享受) |
| 雞胸肉 | 量大易取得,低脂高蛋白 | 軟嫩但容易煮柴 | 極少 | ★★★★☆ (怕過熟) | ❤️❤️❤️ (健康之選) |
| 雞腿肉 | 肉量多,風味濃鬱 | 軟嫩多汁 | 較豐厚 | ★☆☆☆☆ (較不易失敗) | ❤️❤️❤️❤️ (家常安心牌) |
去哪裡買雞松阪?我的經驗談

- 傳統市場雞肉攤 (首推!): 雞松阪通常是攤販的「隱藏版」,你要主動問!跟老闆混熟點,請他幫你留,機會比較大。我固定去的那攤,老闆娘現在看到我都會自動從冰箱拿出預留的給我,這就是交情啊!(記得要早點去,晚了就沒了)
- 大型超市 / 量販店 (碰運氣): 近年來有些超市會把雞松阪獨立包裝販售,標示可能寫「雞頸肉」或「雞上肩肉」,看到千萬別猶豫!但量通常不多,能不能買到要看緣分。
- 網路生鮮平臺 (方便但價高): 不少主打高階食材的平臺有賣處理好的冷凍雞松阪,方便是方便,但價格真的比較貴,而且少了市場那種「尋寶」的樂趣和跟老闆交流的溫度。我會建議,如果能找到可靠的市場攤販,還是首選市場新鮮現切的。
料理實戰:讓雞松阪閃耀的私房食譜

好啦,歷經千辛萬苦(有時候真的是這樣)終於買到珍貴的雞松阪,怎麼煮才不辜負它?我必須說,雞松阪本身味道清雅,肉質基礎優秀,其實不太需要繁複的調味或烹調手法,重點在凸顯它那獨特的口感! 過度醃漬或長時間燉煮反而會浪費它的優點。以下分享幾個我實驗過、成功率最高、最能展現雞松阪魅力的做法:
基礎準備:處理雞松阪的關鍵
買回來的雞松阪,通常會連著一點筋膜、油脂甚至碎骨(看攤販處理的細心程度)。我的處理 SOP:- 仔細檢查: 用手稍微捏一捏、翻一翻,把明顯的碎骨或硬筋挑掉。這個步驟很重要,關係到吃的時候口感。
- 去除多餘脂肪與筋膜: 雞松阪本身帶的雪花油脂是好東西,要保留!但邊緣如果有一層較厚、白色的脂肪,我通常會小心片掉一些,留下薄薄一層即可。表面如果有明顯的、比較厚的筋膜,也用刀尖或廚房剪刀輕輕修掉。記得是「修」,不是「刮乾淨」!保留適量筋膜,有時煎烤後會帶來一點脆感。
- 斷筋或劃刀 (非必要但推薦): 為了避免烹調時過度收縮,可以用刀背在肉上稍微拍鬆斷筋,或者在表面淺淺劃幾刀(菱形格紋或平行線)。我自己偏好劃幾刀,不僅防縮,也讓醃料更容易入味,煎烤時也比較容易控制熟度。切記刀口一定要淺!不要切太深把美麗的肉紋切斷了。
- 醃漬? 看做法! 如果是做燒烤、煎烤,我會建議簡單醃一下。如果是做清燙、火鍋,那就不必醃,吃原味最棒。
我的Top 3 雞松阪料理法
1. 香煎鹽麴雞松阪 (我的最愛!)
這個做法超級簡單,又能帶出雞松阪的鮮甜和脆嫩。鹽麴的神奇在於,它能軟化肉質、增添自然甘味,卻不會死鹹,完全不會搶走主角的風采。
- 食材:
- 雞松阪 約 200g (兩人份差不多)
- 鹽麴 1.5 - 2 大匙 (超市就買得到)
- 米酒或清酒 1 小匙 (去腥增香,可省略)
- 現磨黑胡椒 少許
- 食用油 少許 (煎的時候用)
- 做法:
- 醃漬: 將處理好的雞松阪放入碗中,加入鹽麴、米酒和黑胡椒,用手輕輕抓勻按摩一下。蓋上保鮮膜,放冰箱醃漬至少30分鐘,能醃1-2小時更入味(別超過4小時,會太鹹)。
- 回溫: 煎之前提前15-20分鐘從冰箱取出,讓肉回溫,比較不會外焦內生。
- 煎製: 平底鍋燒熱,倒入薄薄一層油,油熱後(手放在上方能感覺到熱氣)放入雞松阪。用中火煎約 2-3分鐘,看到邊緣變白、底面呈現金黃色。
- 翻面 & 完成: 翻面,繼續用中火煎 2分鐘。這時可以用夾子或鍋鏟輕壓一下,感覺肉的彈性。如果喜歡全熟,可以再煎個30秒到1分鐘(但雞松阪其實帶點粉紅也很安全好吃)。起鍋前,轉大火每面快速逼個10-15秒,讓表面更香脆。
- 靜置 & 切件: 將煎好的雞松阪移到砧板上,千萬不要馬上切! 蓋上鋁箔紙或倒扣一個碗,靜置 5-8分鐘。這步驟超重要,讓肉汁重新分佈,切的時候才不會流光光。靜置後,逆著紋理切成約0.5公分厚的片。
- 上桌: 擺盤,可以撒點七味粉、山椒粉,或是擠點新鮮檸檬汁,超讚!直接吃就已經非常美味。
個人心得: 這個做法我百吃不厭!鹽麴的溫和鹹香完美襯託雞肉的甜,煎出來的雞松阪外層微微焦脆,咬下去是滿滿的肉汁和彈牙感。重點是火候控制,中火耐心煎,最後大火搶酥逼香氣,靜置不能省!這塊肉值得你等那幾分鐘。雞松阪的脆嫩在這裡發揮到極致。
2. 日式照燒雞松丼 (快速上菜!)

想吃碗熱騰騰的丼飯,雞松阪絕對能讓你的丼飯升級!它的口感比雞腿肉清爽,比雞胸肉更富層次。
- 食材:
- 雞松阪 約 200g
- 日式醬油 1.5 大匙
- 味醂 1.5 大匙
- 米酒 1 大匙
- 糖 1 小匙 (或蜂蜜1/2大匙,看喜好)
- 薑末 約 1 小匙 (提味用)
- 蒜末 約 1/2 小匙 (可省略)
- 水 1 大匙
- 太白粉水 (太白粉1/2小匙 + 水1小匙,勾芡用,可省略)
- 白飯、蔥花、七味粉、海苔絲 (裝飾用)
- 配菜 (如燙青菜、溏心蛋)
- 做法:
- 處理雞肉: 雞松阪逆紋切成約0.7-1公分厚的片狀或小塊。這樣比較容易入味且熟得快。
- 調醬汁: 將醬油、味醂、米酒、糖、薑末、蒜末、水放入碗中混合均勻。
- 炒製: 平底鍋燒熱,加少許油,倒入雞松阪片,用中大火快速翻炒至表面變色、約七分熟。
- 加入醬汁: 倒入調好的照燒醬汁,轉中火,讓醬汁沸騰。
- 收汁與勾芡 (選項): 持續煮約2-3分鐘,讓醬汁稍微濃稠,包裹住雞肉。如果喜歡醬汁濃稠一點掛在飯上,可以在最後淋入太白粉水勾薄芡,快速拌勻即可關火。
- 組合: 熱騰騰的白飯盛入碗中,鋪上照燒雞松阪,淋上鍋中濃鬱的醬汁。撒上大量蔥花、一點七味粉和海苔絲。旁邊擺上喜歡的配菜(我常配燙青江菜和半熟蛋)。
個人心得: 切片的雞松阪用在照燒上,因為肉質緊實,炒起來不容易散掉,每一口都能吃到那種彈脆感,配上甜甜鹹鹹的醬汁,超級下飯!比用雞腿排做丼飯更清爽不膩口。而且因為雞松阪熟得快,從備料到上桌可能不用20分鐘,下班回家快速搞定一餐的好選擇。醬汁比例可以根據自家醬油的鹹度調整,喜歡甜一點就多點味醂或糖。
3. 蒜香胡椒鹽烤雞松阪 (超下酒!)
這是最能吃到雞松阪原味和口感的方式之一,做法簡單到不行,卻能讓人吮指回味,絕對是下酒菜首選!- 食材:
- 雞松阪 約 200g
- 蒜末 1 大匙
- 粗粒黑胡椒 1/2 - 1 小匙 (看喜好)
- 鹽 1/2 小匙 (或用高品質海鹽、巖鹽)
- 橄欖油 1 大匙
- 乾燥香料 (如羅勒、奧勒岡,可省略) 少許
- 檸檬角 (上桌用)
- 做法:
- 醃漬: 將處理好的雞松阪放入碗中,加入蒜末、粗粒黑胡椒、鹽、橄欖油和乾燥香料(如果用)。用手充分按摩均勻,確保每塊肉都沾附到。醃漬至少15-30分鐘。
- 預熱&烘烤: 烤箱預熱至 200°C (392°F)。將醃好的雞松阪平鋪在烤盤或鋪了烘焙紙/錫箔紙的烤網上。
- 烘烤: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,烤約 12-15分鐘。烤到一半(約7-8分鐘)可以拿出來翻個面。重點觀察肉的狀態:表面金黃,邊緣有點焦脆感,用筷子戳最厚的地方能輕易穿透、沒有血水滲出就差不多了。因為各家烤箱火力不同,最後幾分鐘要盯著點!
- 靜置 & 切件: 出爐後,一樣要靜置5分鐘再切!切成適合入口的大小塊或片狀。
- 上桌: 擺盤,旁邊放上檸檬角。吃的時候擠點新鮮檸檬汁,風味更清爽提升。
個人心得: 這種烤法最能展現雞松阪那迷人的「脆度」。蒜香和黑胡椒的簡單調味,完全不會掩蓋雞肉本身的鮮甜。烤的時候,油脂被逼出來,邊緣會帶點微微的焦香,超級誘人!配啤酒或氣泡酒,絕配!雞松阪的油脂經過烘烤,香氣十足卻完全不油膩。 這個做法也是測試你買到的雞松阪品質好不好最直接的方式,好肉質一吃就知。
雞松阪料理必勝關鍵 & 常見QA

玩了這麼多次雞松阪,歸納幾個成敗關鍵,讓你第一次做就上手:
- 火候是靈魂! 無論煎或烤,切記:雞松阪怕久煮!它肉質細嫩,過熟就會變硬變柴,浪費了它的天賦異稟。寧可用中火耐心烹調,縮短時間,也不要貪快用大火狂燒。看到表面金黃、邊緣微焦脆,內部帶點粉紅其實是OK且多汁的狀態(前提是來源衛生可靠)。全熟也可以,但時間要抓更準。
- 靜置!靜置!靜置! 講三次因為太重要!無論哪種做法,烹調完一定要讓肉休息幾分鐘再切。這是鎖住肉汁的不二法門。看著肉汁流出來沒鎖住,心會滴血啊!
- 調味宜簡不宜繁。 雞松阪本身風味清雅細緻,過重的醬料或香料反而會蓋掉它的特色。鹽、胡椒、簡單的香草、一點點醬油或味醂提鮮就足夠。享受食材本味才是王道。
- 逆紋切斷筋絡。 切的時候,記得觀察肉的紋理,刀子要垂直於紋理切下去(所謂的「逆紋切」),這樣切斷肌肉纖維,入口會更嫩,更容易咀嚼。
- 買不到怎麼辦? 呃... 這確實是痛點。如果真的遍尋不著,我會建議用「去骨雞腿排靠近身體內側、連線雞胸的那一小塊肉」來代替,口感會比較接近,油脂也多一點,但還是無法完全取代雞松阪那種獨特的脆彈感。雞胸肉完全無法模擬,口感差太多。
關於雞松阪的Q&A
最後,整理幾個大家可能對雞松阪會有的疑問:Q:處理雞松阪時看到黃黃的油脂或筋膜,需要全部去掉嗎?
A: 不需要全部去掉!雞松阪那細密的雪花油脂(白色的)是它美味的關鍵之一,要保留。表面如果有一層較厚的、純白色的脂肪層,可以修掉一部分,但適量保留有助於煎烤時的濕潤度和香氣。至於筋膜,如果很厚、看起來咬不動,當然要修掉;但薄薄的、帶點透明感的筋膜,烹調後有時會帶來脆脆的口感,不需要過度去除。
Q:雞松阪可以冷凍儲存嗎?冷凍後口感會不會變差?
A: 當然可以冷凍!畢竟它量少難買,看到好貨一次多買點冷凍起來是明智之舉。處理乾淨(去筋膜碎骨)後,用保鮮膜緊緊包好,再放入夾鏈袋中,盡量擠出空氣,冷凍儲存。建議1-2個月內食用完風味最佳。解凍時,務必放冷藏低溫慢慢解凍(至少提前一天),千萬不要室溫解凍或泡水急解,肉質會流失水分影響口感。解凍後烹調,只要火候掌握好,口感差異不會非常大,還是很好吃!但新鮮現買現做,風味絕對是最頂的。
Q:除了你上面介紹的三種,雞松阪還能怎麼變化?
A: 非常多!因為它口感特別,非常適合需要「存在感」的料理:
- 清爽系: 切薄片或切小塊,快速清燙(像涮涮鍋),蘸點柑橘醋醬油或蔥鹽,超鮮甜!或是做成清爽的涼拌菜。
- 串燒/居酒屋風: 切成適口大小,串起來烤,刷點簡單的鹽味醬油或味噌醬,超適合下酒。
- 熱炒: 切條或切丁,跟彩椒、洋蔥、杏鮑菇等快炒,用點沙茶醬或簡單的蒜蓉醬油調味,口感比一般雞肉更突出。
- 炸物: 切成一口大小,裹薄粉炸成唐揚,外酥內脆又多汁,是升級版的炸雞塊!
- 沙拉: 香煎或烤好的雞松阪切片,鋪在生菜沙拉上,就是一道高階感滿滿的主菜沙拉。發揮創意,這塊小小的肉,變化無窮!

這塊小小的雞松阪,真的是我近年最驚豔的食材發現之一。那種獨特的脆嫩口感,吃過就很難忘記。雖然它量少、價格較高、需要點耐心尋找,但每次辛苦買到、用心料理後,吃到口中的那份滿足感,絕對值得!它不需要過度烹調,簡單對待,就能展現非凡的美味。真心推薦給所有熱愛探索食材、追求味蕾驚喜的朋友們,下次逛市場,記得問問老闆:「有沒有雞松阪?」開啟你的美味新體驗吧!別忘了,火候和靜置是成功的關鍵哦!